首页 > 技术中心 > 技术文章
五分钟上手:低温恒温槽标准操作流程详解
点击次数:64 更新时间:2025-09-16 打印本页面 返回
   低温恒温槽是实验室中用于精确控制低温环境(通常-40℃~100℃)的核心设备,广泛应用于生物样本保存、化学反应低温催化、材料性能测试等场景。对于新手操作者而言,掌握“五分钟快速上手流程”可高效完成设备启动与基础低温控制,确保实验安全与数据可靠。
 
  一、安装准备:
 
  取出设备后,首先核对型号参数(如温控范围、槽体容积)是否匹配实验需求(例如-20℃实验需选择较低温≥-30℃的机型)。将低温恒温槽放置在平稳、通风良好的台面(远离热源与阳光直射),确保四周留有≥10cm散热空间(避免压缩机过热)。检查槽体内部是否清洁(无残留水垢或杂质),电源线无破损,接地端可靠连接(接地电阻<4Ω)。若为一开始使用,需向槽内注入适量介质(通常为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,低温工况推荐乙二醇水溶液防冻)——注液量以没过加热管/制冷盘管2~3cm且低于溢流口5cm为宜(具体参考说明书)。

 


 
  二、设备连接:
 
  接通220V电源(电压波动需<±10%),打开电源开关,此时显示屏亮起并显示当前槽内温度(可能因环境温度略高于设定值)。部分机型需长按“SET”键3秒进入初始化界面,设置默认参数(如温度单位“℃”、时间制式“24h”),确认后返回主界面。此时设备开始自动检测传感器(温度探头通常位于槽体中部),约30秒后显示稳定数值(与实际环境温度偏差<1℃属正常)。
 
  三、参数设置:
 
  短按“SET”键进入温度设置界面,通过“▲/▼”键输入目标低温值(例如-10℃)。若需更精确控制(如±0.1℃),可继续按“SET”键切换小数点位数。设置完成后按“ENTER”键保存,设备自动启动制冷系统(压缩机开始运转,伴有轻微嗡嗡声)与循环泵(确保槽内介质温度均匀)。观察显示屏:温度数值将逐渐下降,通常5~10分钟进入稳定降温阶段(波动范围<±0.5℃,高精度机型可达±0.1℃)。若需定时运行(如低温保持2小时),按“TIMER”键设置时长,到点后设备自动停止加热/制冷。
 
  四、运行验证:
 
  降温过程中观察槽内介质状态:若出现结冰(低温工况)或剧烈沸腾(接近室温),需检查介质种类是否匹配(例如-20℃以下必须用防冻液)。通过配套温度计(或校准探头)实测槽内不同位置温度(偏差应<±1℃),验证均匀性。若设备报警(如“超温”“传感器故障”),立即断电并检查:温度探头是否浸入介质(未浸入会导致误报)、制冷系统是否结霜过厚(需手动除霜)。一开始使用建议用标准冰水混合物(0℃)验证控温精度(误差应<±0.3℃),确认无误后即可放入实验样品(如试剂瓶、反应皿)。
 
  掌握这五分钟的标准流程,新手即可独立完成低温恒温槽的启动与基础低温控制,为后续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低温环境。
客户经理
客服1
客服2
服务热线
0519-82539656
0519-82539657